96年4月4日刊載於國語日報
請抱抱我──用擁抱關懷弱勢孩子
◎懶人
人類安全感的建立,來自孩提時期的安全依附關係經驗。正常的家庭,大都能提供這種養分滋養孩子成長。不過,有一群被親人遺棄的孩子,卻時常渴望他人擁抱……
走進育幼院的大門,一群孩子正在園子裡做晨間活動。眼尖的小祥,看到我便飛奔過來,口齒不清的說:「 王老師!抱抱!抱抱!」我當然毫不吝嗇的給他一個大擁抱,接著跑來的是小御和妙妙。每次見面時,「抱抱」這一群孩子,已成為我最溫暖、重要的「見面禮」。
一個偶然的機緣,讓我來到這所育幼院當志工。第一次看到這些孩子,便被他們的熱情和對愛的渴望所震撼。十來個兩歲至四歲的孩子,爭著要我抱抱他們,抱過一次又一次,即使坐下來陪他們玩,他們也搶著坐在我的膝頭;搶不到最好位子的孩子,只好挨著我身邊坐。他們可以放棄玩具,就只求能有人抱抱,享受身體碰觸所帶來的溫暖與滿足。
細細想來,不免心酸。每個人都需要被擁抱的關愛,一般家庭的孩子,都有父母親,甚至祖父母、姑、叔、舅、姨等親人抱著,寵著,而這些孩子卻從小被人遺棄。雖然,他們有保母二十四小時照料(這所育幼院對孩子的照顧,算是很不錯的),衣食無缺,每天定時沐浴,衣物弄髒了,隨時可以更換,也有許多玩具與玩伴,但總是缺少了點什麼──那就是家庭的溫暖與文化刺激。
從人類身心發展的角度來看,初生到兩歲,是一個人自信心與安全感發展的關鍵期,即透過父母親(通常是母親)對孩子的照顧,例如餵奶、換尿片、沐浴、撫摸、擁抱等滿足他們身心需求的活動,而建立起健康的親子依附關係。有了安全的依附關係,才能建立起孩子對周遭人、事、物的信任,並以安全的信任為基礎,展開對這個世界的探索與學習。他們的動作、語言、認知、社會概念等各項發展也由此而正常展開。
回頭再看看這些孩子,兩名保母帶十來個孩子,其中還有一些是特殊孩子,實在無法滿足每個孩子的需要。他們因為與成人和外界的互動少,語言與認知發展普遍落後,他們唯一比別人多的,應該是有許多同伴吧!然而,同伴卻無法提供他們建立安全依附關係的需要。更何況,這些同伴自己也缺乏這樣的安全感。
我擔任志工的這所育幼院,收容從初生到十八歲的孩子,其中有大半是身心障礙的特殊孩子。基於我個人的能力與專長,多半時間我是陪伴學前的孩子,或是在嬰兒室幫忙抱小孩。我希望能盡一己的棉薄之力,給這些被親人拋棄的孩子,多一些關愛與溫暖。看著幾個孩子從剛出生被送來,到會坐、會爬、會走,一路陪伴他們成長,分享他們跨出第一步的喜悅,讓我愈來愈喜歡這份工作。
只要有空,我會在育幼院待上一整天。天氣好時,給一歲多的穿上小鞋,帶著他們在園子裡練習穿鞋、走路,或推著車帶他們去附近的市場逛一圈(帶孩子外出得徵求院方同意),或帶較大的孩子去美術館的遊戲室、繪本區、公園,甚至麥當勞或一般餐廳,讓孩子有機會接觸外面的世界。
還記得有一次,我帶幾個身心障礙的高中孩子,去一家頗為高級的西餐廳用餐,那可是他們的第一次,他們的喜悅與滿足,令我深受感動,如果花一點小錢,就能帶給這群孩子那麼多快樂,何樂不為?
「請抱抱我」是育幼院的孩子們用自己的肢體,對我說出了這樣的語言。他們在抱抱中,尋找被珍惜的感覺,短暫滿足心靈的缺憾與渴望。給他們一個真情的擁抱,應該不是那麼困難吧!
留言列表